跳到主要內容

C# DI 輕鬆學

C# DI 輕鬆學

C# DI 輕鬆學

DI 概念

  1. IoC (Inversion of Control) - 控制反轉

定義:IoC 是一種設計原則,將對象的控制權從內部轉移到外部。具體而言,應用程式不再負責控制物件的建立與管理,而是將這些工作交給外部的容器或框架。

作用:通過將控制權反轉,可以讓應用程式更具彈性、更容易測試,並提高可維護性。

舉例:

傳統設計:類別 A 自行建立類別 B 的實例(new 關鍵字)。

IoC 設計:類別 A 的類別 B 由外部容器或框架提供,類別 A 不直接控制物件的建立。

  1. DIP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 相依反轉原則

定義:DIP 是 SOLID 原則中的一部分,主要指:

高層模組不應該依賴低層模組;兩者應依賴於抽象(介面或抽象類別),處處都介面。

抽象不應該依賴細節;細節應該依賴抽象。

目的:降低模組間的耦合性,使程式更靈活、更易於擴展。

舉例: 壞設計:類別 A 直接依賴類別 B。

好設計:類別 A 依賴於一個介面,由類別 B 實現該介面。

說明: 當使用 MSSQL 建立的 Repository 來存取資料表時,Service 類別會依賴該 Repository 類別進行資料操作。 也就是說,Service 與低層的 Repository 類別存在相依性。然而,假設有一天需要將 Repository 的實現改為使用 NoSQL 來存取資料,此時勢必需要重新改寫 Repository 的實作,而這種改變也會影響到 Service 類別的內部結構, 導致高層模組(Service)與低層模組(Repository)的耦合性過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 DIP(依賴反轉原則) 的設計模式。在此模式下,我們會建立一個 IRepository 介面 ,定義高層模組與低層模組之間的契約。Service 類別只依賴於該介面,而不關心具體的實現。當需要更換資料存取方式時 ,只需實現一個新的 NoSqlRepository 類別(實作 IRepository 介面),並將其注入到 Service 中,這樣就可以不改動 Service 類別的結構,實現高層與低層的解耦。

  1. DI (Dependency Injection) - 相依性注入 定義:DI 是實現 IoC 的一種方法,將類別所需的相依性(例如其他類別的實例)從外部注入,而不是由類別內部自行建立。

類型:

Constructor Injection (建構子注入):透過建構函式注入相依性。

Property Injection (屬性注入):透過屬性設定注入相依性。

Method Injection (方法注入):透過方法參數注入相依性。

優點:

  • 提高程式的可測試性(可以注入 mock 對象)
  • 降低類別的耦合性。
  1. DI Container / IoC Container - 相依性注入容器 定義:DI 容器是一種工具或框架,用來管理物件的生命週期並自動處理相依性注入。 常見的 DI 容器包括:.NET 中的內建 DI 容器、Autofac、Ninject 等。

優點:

  • 管理物件的生命週期(Transient、Scoped、Singleton)。
  • 自動解決並注入相依性。
  • 減少手動初始化對象的麻煩。

  1. SL (Service Locator) - 服務定位器 定義:Service Locator 是一種設計模式,用來提供一個集中式的機制,允許應用程式動態地獲取所需的相依性或服務。

優點: 集中式相依性管理、

缺點:使用 Service Locator 的物件取得方式較為隱晦,可能會降低程式的可測試性與可維護性。

以下實作一個ServiceLocator來建立註冊物件、取得物件值,這樣方便集中式管理服務的物件,但是不好測試

void Main()
{
	
	int a =10 ; 
	string b ="hello" ;
	float c = 10.1f; 
	ISerivce d = new WifiSerivce();
	
	ServiceLocator.RegisterSerivce(a);
	ServiceLocator.RegisterSerivce(b);
	ServiceLocator.RegisterSerivce(c);
	ServiceLocator.RegisterSerivce(d);
	ServiceLocator.TraceServices();
	Console.WriteLine(ServiceLocator.GetService<int>());
}

//Service Locator
public static class ServiceLocator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Dictionary<Type, object> _services = new Dictionary<System.Type,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Serivce<T>(T service) 
	{
		var type = typeof(T);
		if (!_services.ContainsKey(type))
		{
			_services.Add(type, service);
		}
		
	}

	public static void TraceServices()
	{
		 

		foreach (KeyValuePair<Type, object> kvp in _services)
		{
			string[] trace = {kvp.Key.ToString(),kvp.Value.ToString()} ;
			
			 
			Console.WriteLine($"{trace[0]},{trace[1]}") ; 
		}
		 
	}
	
	public static T GetService<T>() 
	{
		var type = typeof(T);

		if (_services.TryGetValue(type, out var service)) 
		{
			return (T)service;
		}
		 throw new Exception($"Service of type {type.Name} not registered.");
	}
}


DI 設計模式

我使用電腦主機板來說明DI的設計模式,簡單來說主機板有很多插槽如顯示卡、音效卡、記憶體等等, 我宣告一個抽象介面為IPlugin,簡單實作DI三種模式

  • 建構子注入 VGAPlugin類別實作IPlugin介面,就擁有自己VGA的功能,主機板需要顯示卡功能時,利用建構子的方式注入

  • 方法注入 主機板上面的功能有音效、網路等等,我宣告一個IFunction介面來實作SoundEffectFunction、NetworkFunction, 使用方法注入的方式讓主機板取得該功能

  • 屬性注入 主機板的電源有不同的瓦特數,宣告一個IPower來實作不同的電源供應器,利用屬性方式注入

//DI 設計模式

void Main()
{
	//1. 建構子注入
	IPlugin plugin = new VGAPlugin();
	MotherBoard motherBoard = new MotherBoard(plugin);
	motherBoard.Drive();
	
	//2.方法注入
	IFunction function1 = new SoundEffectFunction();
	IFunction funciton2 = new NetworkFunction();
	
	motherBoard.AddFunction(function1);
	motherBoard.AddFunction(funciton2);
	
	motherBoard.ShowFucntion();

	//3.屬性注入
	IPower power = new SuperPower(2_000);
	motherBoard.power = power ; 
	motherBoard.ShowPower();
	
}

// You can define other methods, fields, classes and namespaces here

//1. 建構子注入
public class MotherBoard
{
	private IPlugin _plugin;


	public MotherBoard(IPlugin plugin)
	{
		if (plugin == null)
		{
			throw new ArgumentNullException(nameof(plugin));
		}

		_plugin = plugin;
	}

	public void Drive()
	{
		_plugin.Execute();
	}

	//2.方法注入
	private List<IFunction> functionList;
	public void AddFunction(IFunction function)
	{
		if (this.functionList is null)
		{
			this.functionList = new List<IFunction>();
		}

		this.functionList.Add(function);
	}

	public void ShowFucntion()
	{
		foreach (IFunction function in functionList)
		{
			function.Feature();
		}
	}

	//3.屬性注入
	public IPower power {set; get;}

	public void ShowPower()
	{
		Console.WriteLine($"Power {power.Power} watt"); 
	}
	
}


//介面IPlugin
public interface IPlugin 
{
	public void Execute() ;
}

//VGA介面實作
public class VGAPlugin : IPlugin
{
	public void Execute()
	{
		Console.WriteLine("Plugin VGA "); 
	}
}

//介面:IFunction
public interface IFunction 
{
	public void Feature();
};

public class SoundEffectFunction : IFunction
{
	public void Feature()
	{
		Console.WriteLine("audio effect enable");
	}
}

public class NetworkFunction : IFunction
{
	public void Feature()
	{
		Console.WriteLine("Network enable");
	}
}

//介面:IPower
public interface IPower 
{
	 int Power {get ;  set ;} 
}

public class SuperPower : IPower
{
	public int Power { get; protected set; }

	int IPower.Power   // Explicit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face
	{
		get => Power;
		set => Power = value;
	}

	public SuperPower(int power) 
	{
		this.Power = power ;
		
	}
	 
}


參考

  1. https://medium.com/wenchin-rolls-around/淺入淺出-dependency-injection-ea672ba033c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JavaBean 和POJO

前言 今天介紹JavaBean和POJO的不同,這兩個名詞在JAVA文章常常被拿來使用以及討論。在JDK1.1時候釋出才有的一個標準架構,很多時候常常被搞混,所以我們特別開闢一章來加以討論。POJO規範在企業級應用已經廣大的被使用的規範。 解釋 POJO : 全名為Plain-old-Java-object,只需要繼承Object就可以,沒有特定規定,只要建立的類別有setter/getter方法都可以稱為POJO JavaBean: JavaBean通常用來封裝多個物件成為單獨物件使用,規範比較嚴格,規則如下 規則 說明 1 需要實作序列(Serializable/Externalizable) 2 不能有參數的建構子( no-arg constructor) 3 需要有公用setter/getter 4 屬性必須要私人(private) 5 屬於特定POJO規則 比較 所有的JavaBean都為POJO,但是所有的POJO不一定為JavaBean 都可以當作重複元件 都必須序列化 特性都為可用性、易用性和持久化使用 - 應用 由圖我們可以知道POJO在應用程式中,主要用來存取資料庫資料達到持久化的目的,並提供給商業邏輯流程處理使用。這種POJO的架構提供程式人員開發時的可以很有規則將資料封裝並加以使用。 範例1. JavaBean(以員工為實例) JavaBean建立員工物件,可以發現Employee物件建構子沒有任何參數,屬性為私有化並setter/getter的命名方式。 //實作序列化 public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無參數建構子 public Employee(){} //以下實作setter/getter public void setId(int id){this.id=id;} public int getId(){return id;}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

GSON基礎教學

GSON 前言 JSON是很常見的資料交換格式,在JAVA領域常用處理JSON的函式庫:GSON、FastXML和JSON-B,本章節會以GSON為主,學習目標如下 JSON格式說明 GSON 套件函式 GSON: 物件轉換JSON字串 GSON: JSON字串轉換物件 JSON 格式說明 JSON全名為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它是一種輕量級的資料交換格式,會大為流行的理由,主要是他比傳統用xml更輕巧且容易處理, JSON表達方式物件會用大括弧{},陣列則是用中括號[]。 用JSON字串來表達Employee的物件內容,由JSON字串可以知道物件name、age、sex和salary屬性。 JSON表示員工資料方式: {“name”:”Jack Bryant”, “age”:18, “sex”:”M”,”salary”:3500.00} JSON陣列表示方式: 跟我們使用JAVA的陣列方式類似,內容值可以是數字’、文字、布林、陣列、物件、null等等。 範例: 字串: [“紅”、”橙”、”黃”、”綠”、”青”、”藍”、”紫”} 布林: [true, true, false, false, true, true] GSON 套件函式 Gson為google所發布的函式庫,主要將物件與json字串之間的轉換時方便使用。當我們將JAVA物件轉換成JSON字串稱為 序列化 ,JSON字串轉換至JAVA物件稱為 反序列化 。 GSON: 物件轉換JSON字串 有了JSON基本概念後,我們進入本章重點,首先我們需要建立員工類別(Employee),定義如下 物件 屬性 員工類別 Employee name 名字 age 年紀 sex 性別 salary 薪水 /** * name:員工類別 */ public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constructor public Employee(String name, double salary){ this.name = name; this.sala...

H2資料庫(1)-基本安裝與介紹

H2資料庫介紹 H2為嵌入式資料庫,使用java開發,跨平台且內含資料庫管理介面,好處開發階段方便開發人員使用。 比較 詳細比較表: http://www.h2database.com/html/features.html#comparison 由圖比較可以知道,H2比其他資料庫更為優勢,以下會介紹開發時常用的模式: 嵌入式模式Embedded Mode 嵌入式資料庫會與應用程式共用同一JVM底層,在這個模式下persistent或是in-memory資料庫都支援,也沒有連線數的限制。但壞處是只可以給該應用程式使用,其他人無法直接存取資料庫。 伺服器模式 Server Mode 外部應用程式可以藉由JDBC或是OBC的方式連結該資料庫,它也支援persistent或是in-memory資料庫,也沒有連線數的限制。 混合模式 Mixed Mode 同時有嵌入式與伺服器的模式去讓外部應用程式連線或是自己應用程式連線。 安裝H2 database 官方網站: http://www.h2database.com/html/main.html 下載安裝程式 出現安裝連結,本次範例使用 Windows installer 的安裝連結 下載安裝程式後,點擊兩下,進入安裝畫面,按”下一步” 一直按”下一步”後,會出現”完成” 安裝完成後,會出現一個說明網頁,你可以點選Quickstart 它會告訴你,如何進入DBRMS畫面以及開啟資料庫服務 開啟windows的視窗圖示,執行 H2 Console後,會執行H2資料庫 進入DBRMS的登入畫面,使用者預設為”SA”,密碼為空值”“,按下”connect”進入,SQL命令中心 登入後,可以在空白處執行SQL語法 8.大致上安裝H2資料庫滿快速,操作畫面也是很好上手,如果系統在開發階段個人覺的滿推薦給大家使用看看。 參考 H2官方網站